众臣齐声回应道:“陛下圣明。”朱元璋看了一眼朱允熥,缓缓问道。“允熥,你刚才说道有想法,咱且问你,你想怎么样?”朱允熥欠身回答。“臣孙觉得如今我大明最为紧缺的便是人才,为了给大明的未来培育人才,臣孙打算放弃此次建府的机会,在应天城内开设一座小学,臣孙自己则出任小学的校长,短期内也就住在校舍之内了,如此一来,便不需要大兴土木地建造吴王府!”此言一出,不仅群臣一脸懵逼,就连朱元璋也从未听闻过这些名词。
小说详情 詹徽向来和蓝玉交往密切,自然也是朱允熥这一派系的坚定支持者。
虽说朱允熥已经明确地表示出自己愿意就藩,但是蓝玉一派对于朱允熥的期望远远不止于此。
就藩?就什么藩?
直接入住皇宫才是最佳选择,何必如此这般来回折腾。
然而,这样的想法却无法直截了当地说出口。
于是,詹徽从容地说道。
“陛下,此事与其询问微臣,倒不如问问吴王殿下本人,或许他对于这个问题有着属于自己独特且深刻的见解!”
朱元璋对这个回答感到颇为满意,随即转头看向了朱允熥。
“允熥,对于吕学士和给事中们所提出的意见,你有什么样的看法?”
朱允熥向前迈出一步,说道。
“皇祖父,臣孙以为,几位大人所言句句在理,如今天下百姓正在水深火热之中遭受着灾苦,如果孙儿执意要求就藩开府,确实显得有些不顾大局,咱们对这事儿采取一种变通的方式来执行?”
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。
“如何变通?你详细说来让朕听听。”
朱允熥接着说道。
“不如先从现有的宅院中划拨一处相对较小的,供孙儿暂时居住,待到日后国家财政状况逐渐宽裕,再说,如此一来,既没有违背朝廷的制度规定,又能够缓解当局面。”
朱元璋问道。
“你当真愿意如此委屈自己,接受这样的安排?”
朱允熥一脸诚恳说道。
“皇祖父一心以天下苍生为重,孙儿又怎敢因为个人的私欲而不顾全大局,况且,能够为大明分担解忧,孙儿心甘情愿。”
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。
“好,不愧是朕的好孙子,能有这样的胸怀和觉悟,实在是难能可贵。”
这时,朱棣插话说道。
“父皇,允熥贤侄如此深明大义、通情达理,实乃我皇家的一大幸事,但这开府之事,终究是朝廷一直以来的规制,不可轻易地做出更改。儿臣认为,不妨先让允熥贤侄在京城寻觅一处合适的住处暂且安顿下来,待日后时机成熟,再行开府就藩之事。”
朱允熥转头看了一眼朱棣,施礼说道。
“多谢燕王叔父的关心,孙儿一切都听从皇祖父的安排。”
朝堂上的大臣们又开始交头接耳,低声议论纷纷。
朱元璋大手一挥,果断地说道。
“此事就依照允熥所言,先为其寻一处宅院进行安置,工部需尽快去办理此事。”
众臣齐声回应道:“陛下圣明。”
朱元璋看了一眼朱允熥,缓缓问道。
“允熥,你刚才说道有想法,咱且问你,你想怎么样?”
朱允熥欠身回答。
“臣孙觉得如今我大明最为紧缺的便是人才,为了给大明的未来培育人才,臣孙打算放弃此次建府的机会,在应天城内开设一座小学,臣孙自己则出任小学的校长,短期内也就住在校舍之内了,如此一来,便不需要大兴土木地建造吴王府!”
此言一出,不仅群臣一脸懵逼,就连朱元璋也从未听闻过这些名词。
朱元璋诧异地转头,没有直接问朱允熥,而是向那些大臣发问:“什么是小学?”
日讲官侍讲学士王荣安连忙站了起来,回应道。
“陛下,臣知道!”
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,急切地说道。
“那你给我讲讲。”
王荣安说道。
“古人曾言: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。所谓的小学,自然和大学有所不同,不需要通晓大道理,只需知道怎么赚些小便宜就行了!”
话音未落,就听到朱允熥忍不住笑出了声。
朱元璋问道。
“允熥,难道王学士说的不对吗?”
朱允熥毫不犹豫地回道。
“简直是谬以千里!小学并非是和四书中的《大学》对立的一门课程,而是给那些到了学龄的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地方,说什么教人怎么赚小便宜,这简直就是一派胡言,强不知以为知!”
王荣安向来自恃才高,从未想过这世上还有自己不明白的道理,此刻一梗脖子道。
“殿下,您说的那个叫私塾,而不是叫什么小学!世上早已存在的东西,您为何要拿来哗众取宠?”
朱允熥轻轻摇了摇头。
“所谓的私塾,教授的东西太过单一和单调。即便这些人真的通过科举取得了功名,也只不过是些不知变通的书呆子而已,而我所筹办的这小学,不仅会教授儒家学问,还会教导骑马、射箭、术算、格致等广博丰富的知识!”
朱允熥这番话,仿佛一下子捅了马蜂窝,几名大臣立刻跳了出来,与朱允熥展开激烈的辩论。
其中一位大臣说道。
“既然殿下想办这所谓的小学,想必是对儒家经典如数家珍了?”
朱允熥从容不迫地回答。
“我还未弱冠,怎敢妄言博览群书?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,我要做的事,便是先种好梧桐树,才有资格引得凤凰来!”
就在这时,突然有一个大儒站了出来。
“想不到殿下既然有如此宏大的愿望,老臣希望这所小学能够早日开办起来,您也愿意到那里传道授业解惑!”
原来这人乃是朱标詹士府的少师,当他第一时间听到有人居然发下如此宏愿,而且还是太子的嫡子,自然愿意支持一下。
有了这位大儒为朱允熥辩经,他的名声瞬间好转。
甚至连旁边的武将集团也纷纷表态支持朱允熥开建应天小学,并且承诺一旦小学建成,他们也马上以客座教习的身份,到那里传授学生军事之道。
“殿下有此等为大明培养人才的决心,我等武将自当全力支持,让孩子们不仅能读书明理,还能强身健体,知晓军事谋略,将来为大明保疆卫土!”
“正是,咱们大明的儿郎,就得文武双全,这小学若真能如此教导,必能为我大明培养出真正的栋梁之才!”
朝堂上顿时热闹非凡,支持的声音此起彼伏。
王荣安见此情景,仍不甘心地说道。
“即便如此,这前所未闻的小学,如何能保证教学质量?又如何能确保不偏离正道?”
栗子文学网 lzi3.cn. All Rights Reserved.网站地图 豫ICP备2023001075号-7免责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