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频上的人,都是飞檐走壁,或借助竹竿在水面行走,或借助绳索在悬崖飞下。
跟林一的功夫不相上下。
晏司城吃了一惊,“你们这里的人都会这些?”
在大夏朝,只有轻功高的人,才能飞檐走壁,行走速度比平常人要快许多倍。
林一的轻功在大夏朝数一数二。
而他现在看到手机画面内的人,个个都会。
这个时代的人,莫非个个都会练功?
怪不得能有这么多厉害的东西。
明月见晏司城误会了,忙解释,“这些人,他们应该是不会的,这只是拍摄问题,有威压吊着,后期处理了一下就看不到了。”
越解释晏司城越疑惑,他微眯桃花眼盯着某处,似乎在思考着什么。
不过,思路被明月打乱了。
“晏司城,你也会这样飞吗?”
晏司城诚实回答,“会,我自小习武,轻功是基本。”
他看见明月眼里崇拜艳羡的目光,不由得站直了身子,等着明月开口叫他带她飞一段。
等了许久,也没等来明月的下文。
晏司城视线下移,看向身旁的明月,只见她若有所思,最后嘀嘀咕咕一句,“如果能教会你们用滑翔伞就好了。”
“唉,算了算了,成本太高,万一不会操作都从天上掉下来就完了。”
“战场好像拼的就是兵力装备,会不会轻功,会不会飞好像作用不大。”
晏司城:“……”
明月十分熟稔地拉着他的手朝仓库外面走,边走边说:“可惜你出不去这个药店,本来还想等晚上没人的时候,你带我飞檐走壁刺激一把。”
“现在想想算了,万一被当成精神病人抓住就麻烦了。”
“你上次不是说还要我准备对讲机吗?喏,这里有十个,你可以拿去给边境用,用这个传递敌情要方便多。”
“不过——”
明月卖了一个关子,神秘一笑。
她的眼睛是圆圆的杏眼,笑起来时整个杏眼弯成一道月牙,跟嘴角的梨涡一起,非常有感染力。
晏司城看到这个笑容,也跟着心情好了不少,思维跟着明月走,“不过什么?”
“传递敌情是不是得先观察到敌情?”
晏司城默认,“是的,没错。”
“那在你们大夏朝边境,岗哨卫兵要如何观察敌情呢?”
晏司城想了想,确保自己精准描绘,能让明月听得懂。
“在边境岗哨是一个比较高的塔台,有专门的卫兵负责随时观察远处的敌情。”
明月,“靠肉眼去看?”
这话问得莫名其妙,不靠肉眼看,那靠什么看?
晏司城面不改色,“嗯,靠肉眼看。”
此时,明月从柜台内搬出一个箱子,里面放着十个望远镜。
黑色的望远镜看上去十分神秘,晏司城抿唇微笑,忍不住打趣,“明姑娘,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?”
“这又是什么东西?难道可以代替肉眼看敌情?”
明月非常自然地打了个响指,被她拨弄到身后的松散麻花辫又顺着脖子垂下,露出了纤细的脖颈。
她拿出一个踮起脚,想要放到晏司城的眼睛上。
奈何晏司城太高,比她高了至少二十厘米。
她踮起脚还是够不到。
“你蹲下来一点。”
晏司城听话照做。
明月靠近他,两人身体挨着身体,少女自带香气的体温传了过来。
就在晏司城心猿意马的时候,双眼被一阵黑幕笼罩。
然后没多久,一阵刺眼的光线钻进来,耳边响起明月清脆的声音。
“你睁开眼看看,能看见什么?”
晏司城睁开眼,钻入视线的,不再是药店里的货架,灯管,门帘,甚至连明月的脸都看不到了。
但是他能看到药店外面的景象。
是透过药店这扇玻璃门看过去。
曾经,他靠近过这扇门,想要踏进明月所处的世界,却发现无形中一道阻力阻挡着他。
现在,透过这个奇怪的东西,他看清楚了玻璃门外面的世界。
马路上不光有黑色四个轮子的盒子,听明月说过,那个东西叫汽车,跟大夏朝的马车差不多,能日行千里。
白色红色蓝色褐色粉色……
排着长长的队,缓缓移动。
远处的房子……呃,晏司城微微仰头,想要看清那房子到底有多高,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估量。
晏司城自动握住望远镜,没防备明月还拿着,于是双手覆在了明月的手上。
她的手非常柔软,皮肤细腻,晏司城触电般缩回手。
耳边响起明月大方的笑声,“你松什么手啊,赶紧拿稳了,我差点就松了手。”
“万一掉了就容易碎掉,这里面是玻璃的,易碎。”
晏司城抬手握住望远镜,肌肤相接触的时候,他呼吸有些许急促。
“这叫望远镜,可以观察到很远的物体,你拿着这个给边境的哨兵,是不是比肉眼看的要远一些。”
明月十分自豪,一副你快夸夸我的表情,“我之前怎么没想到呢?应该早点想到的。”
晏司城看向手里的望远镜,“望远镜?玻璃?我这是又接触了一种新事物?”
“对!”
他又拿起望远镜,想要看清远处的屋子到底有多高,看了许久,还是没看清。
“明姑娘,你们这里的房子,为什么都这么高?建这么高,不会倒吗?”
“不过有个好处,洪水来了可以往上躲。”
他也就随口一说,眼下该高兴的是,有了望远镜,边境的哨兵就能看清几十里外的动静。
晏司城拿着望远镜爱不释手,“明姑娘,这个贵吗?我能要一个吗?”
他问得小心翼翼,纯粹带着自己的私心,想留一个在身边。
明月非常大方,“这些本来就是帮你买的,你想要几个都行啊。”
“额,价格嘛,如果换算起来,就跟你们那里一个珠钗的价格差不多。”
晏司城再次看向手里的望远镜,发出无法理解的感慨,“这么实用的东西,为什么这么便宜?”
明月十分轻松,“物以稀为贵,多了自然不珍贵了。”
“就像你们那个时代的陶罐铜器等,正是因为在我们这里十分稀缺,才十分珍贵。”